最近北方很多地區都迎來了新一輪的降溫,對于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農村家庭而言,都開始陸續采取取暖措施。有人燒煤、有人燒天然氣、而有人用“空氣能”。 而說起這個“空氣能”,實際上也是農村清潔取暖改造的一種方式,與傳統的煤改天然氣相比,用電能驅動的“空氣能”,看上去仿佛更高大上一些。再加上很多農民覺得用天然氣取暖比較貴,也好奇“空氣能”取暖,是否能將取暖成本降低一些。
其實,無論是此前說的天然氣取暖,還是今天要說的“空氣能”取暖,與普通的燃煤取暖相比,確實能夠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但是,考慮到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只有預先知曉新型取暖方式的作用原理和效果,農民辛苦掙的錢,才能被用到實處。 農村“空氣能”和空調在本質上有區別嗎,農民有沒有必要單獨去安裝? 空調取暖的原理,就是通過壓縮機、膨脹閥、蒸發器、冷凝器,這4個基本組件,進行室內外的熱量搬運。在冬季取暖時,空調會采取與夏季制冷相反的循環方式運行,將室外的少量的熱量集中起來,然后輸送到室內。而農村“空氣能”在熱量搬運的方式上,與空調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在其基礎上,熱量傳輸由空調的“空氣到空氣”,轉變成了“空氣到水,再到空氣”的過程。 與此同時,農村的“空氣能”和空調,在使用成本和效果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因為“空氣能”多了一道水循環,而水的比熱容(單位體積介質所能容納的熱量)比較高。因此在取暖效果上,農村“空氣能”既能避免空調取暖時,經常出現的“頭熱腳冷”的問題,讓室內的熱量分布更加均勻。又能利用水的高比熱容特性,讓熱量不至于快速流失,從而起到節能的作用,降低使用成本。 總的來說,農村“空氣能”和空調,在冬季取暖的原理上,兩者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前者多了一個水循環。而正是由于這部分區別,也讓農村“空氣能”具有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考慮到如果某一地區進行統一的“電代煤”改造,相關設備的購置以及后期使用,都會有國家補貼,因此農民沒必要單獨去安裝“空氣能”。 針對農民冬季取暖費用貴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新政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 在《關于加大對河北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力度的提案》中,國家明確表示,在“十三五”期間,對河北省撥發300億元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并允許該省建立天然氣取暖補貼長效機制。從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將會繼續給予重點照顧。而參照此前的補貼標準,補貼可讓農民省下25%左右的取暖費。 除此以外,很多地方也針對農村“空氣能”的安裝和補貼發布了新政,以山東煙臺為例,空氣源熱泵機組最高補貼4000元,空氣源熱風機補貼不高于4000元,并給予3個采暖季(11月至次年3月)的用電補助,年度補貼上限為360元。這一措施釋放出兩個信號,一個是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將繼續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另一個是農村“空氣能”的補貼,將按標發放,以降低農民取暖成本。 對于清潔取暖的問題,農民應該注意什么? 在清潔取暖中,無論是天然氣取暖,還是“空氣能”取暖,在設備采購上國家都會給予補貼,但機組的補貼數量與戶口本的數量掛鉤。也就是說,如果農民家里邊有兩個戶口本,自己貼一些錢,買一個大功率的機組,然后再領取一個免費的小功率機組,最劃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