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短的秋遇上最早的冬,這個冬天還能好嗎? 11月初,我國自北向南出現大風、強降溫,北方多地集體迎來初雪,四川高海拔山區也加入降雪行列。再加上最近大家都在談的“拉尼娜”。
拉尼娜事件對于我國氣候有什么影響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的冬天可能會比往年更冷。 氣溫一冷,供暖的需求就會明顯升高,取暖就要燒煤啊,這使煤炭供應變得更加緊張。 我國屬于煤炭大國,按理說不應該缺煤呀?
在2008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全世界的煤炭出口國,但是2008年以后,我國成為煤炭的主要進口國。由于我國的煤炭分布不均勻,北方多,南方少,南方的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用煤量非常大,從山西、內蒙古運抵南方的煤炭和從澳大利亞等海外地區運抵的煤炭價格差不多。所以,從國外進口更劃算。 另外,煤炭的開采也屬于高污染行業,我國石油、天然氣的產量過低,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而我國這些年一直在大力整治環境,所以通過從國外進口,也能減少一些污染,利于環保的管控。
但是,受疫情等影響,全球的煤炭貿易下跌,嚴重影響了煤炭的進口,導致了我國煤炭出現短缺現象。 雖然,煤炭出現了短缺,但我們國家不可能讓老百姓挨凍的呀。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要增加煤炭的供應,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的生產和運輸。 數據顯示,11月1-5日煤炭日均調度產量達到1166萬噸,較9月末增加120萬噸。截至11月12日,煤炭日產量再創新高。
保障供給,山西、陜西和內蒙三大主產區產量釋放。根據數據顯示,10月單月,全國煤炭產量3.57億噸,同、環比均有所增長。 2021年1-10月,全國煤炭累計產量達到32.97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增速較上月增加0.3個百分點。
在多方努力下,煤炭供應的缺口正在減小,全國采暖用煤和用氣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另外,國家還嚴厲打擊煤炭行業哄抬價格和價格壟斷的行為,使煤炭的價格也穩定了下來。 |